当前位置:首页 > 大同 > 人物专访人物专访

党建引领中的奔腾“后浪”

来源:乐天使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0/6/24 22:28:00

——记天镇县赵家沟乡盆儿井村第一书记陈宏炜

陈宏炜,男,汉族,大同市云冈区人,中共党员,2018年考录大同市选调生,现驻派天镇县赵家沟乡盆儿井村担任第一书记。虽说是乡里最年轻的驻村干部,但是在一年多的实践中将“建强基层组织、推动三会一课、落实民主监督、培养后备力量、提升决策水平”工作搞得有声有色,成为党建引领浪潮中的奔腾“后浪”。

争做思想动员的急先锋

2018年11月19日,陈宏炜来到盆儿井村任第一书记,主抓党建工作。当时的盆儿井村面临前任第一书记因交通事故不幸去世,党内活动长期停摆。村支部书记和支部委员虽然都是地地道道的村里人,熟悉村情民意,懂生产、会土木,是乡村建设不可缺失的中坚力量。但普遍小学、初中的文化水平制约了对政策的理解与执行。党建工作面临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局面。村内矛盾得不到有效调解,上访频发,在各项综合评定中排名靠后,被确定为软弱涣散党组织。

这样的背景下,在村内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的时候,陈宏炜遇到了很多困难。一是党员、村民代表聚不齐,不是这个人有事,就是那个人有事。想要规规整整的让大家坐在一起,难度颇大。二是讲的党课村民听不懂,用土话讲就是闹不机明。大家反映授课内容过于空洞,和生产生活相关不密切。

这样的结果倒逼着陈宏炜不断反思,既然想做村里思想动员的急先锋、探路队。那么就一定要和村民站在一条道上,要设身处地的从村民的角度思考问题。村民需要生活,农忙农闲不固定,那么就单独开展党课教育,将理论搬到田间地头,不刻意追求坐一起授课的形式。另外结合村党员普遍是退伍军人这样的身份,有倾向的讲淡泊名利的张富清、讲一国两制下的对台新动向,充分调动村党员的积极性。将党建工作常态化,规范化。村党支部不断走向正轨,全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软弱涣散党组织的帽子也得以摘掉。

做好现身说法的引路人

村看村,户看户,农村发展看支部。一个紧密团结、各尽其责的农村党支部,更容易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更容易凸显“领头雁”效应。陈宏炜在实际中总结出“1234”工作法用于现身说法,带好队伍。

 “1”是坚定好一个不变初心,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缩小到村就是为全村村民谋幸福,为全村发展谋出路。在这个初心下,村党支部为保障住房安全,实行易地搬迁;为确保收入稳定,开设公益岗位;为激发内生动力,成立爱心超市;还有盘活低产土地,强化社保兜底,做好疫情防控…这些行动,无不获得村民的广泛支持,对于村党支部的向心力建设起到关键作用。

 “2”是利用好两个学习平台“学习强国”与“三晋先锋”,通过引导村党员使用学习软件进行碎片化学习,方便其第一时间通过浏览最新通讯、新闻视频,做到深入自学,掌握党的最新动态。促使长期在外务工的流动党员也能定期参加党内生活。

 “3”是完善好三会一课,三会一课是强化政策理论学习、推进基层党内民主建设、真正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和监督权的最佳载体。定期开展三会一课从而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4”是落实好四议两公开制度,将权利放入制度的牢笼中,接受群众监督,充分发扬基层民主。在“1234”工作制度的执行下,盆儿井村党支部学习热情高涨,管理井然有序。成为邻村学习的榜样。

    农村党支部最严重的问题是党员年龄结构老化,急需有文化、有技术的新鲜血液补充,为此陈宏炜带领着盆儿井村党支部对村内年轻村民进行考察,最终确定将拥有高级电工技能,有过马来西亚和巴基斯坦工作经历的26岁高志广同志吸收为入党积极分子,并发展成预备党员。有效的为党支部健康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使之更好带动乡村发展,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责编:孙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