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晋城 > 人物专访人物专访

《民情日记》彰显为民情怀——泽州县晋庙铺镇北罗西村第一书记申云入村工作纪实

来源:乐天使网 记者: 发布时间:2017/9/4 15:38:00

晋城市泽州县晋庙铺镇北罗西村第一书记申云,在担任第一书记的两年时间里,记下了满满两本《民情日记》,在她的《民情日记》中,真实记录了北罗西村脱贫攻坚的全过程,同时,也记录了一个毫无农村工作经验,但心怀满腔热情的机关青年干部,如何逐步介入农村工作,担起第一书记的工作重任。透过两本厚厚的《民情日记》,我们看到了一个第一书记的担当和责任,感受到了深切的民生情怀。

“用心做好每件事,不负组织,不负群众,不负青春,不负自己。”

申云是一个喜欢干实事,闲不住的八零后女青年。听说组织号召报名到任第一书记这一消息后,她便跃跃欲试。有人说,你正科都已经上了,还下去干啥?但她还是不顾别人的劝阻,义无反顾地报了名。

在她《民情日记》扉页上写这样一句话:“用心做好每件事,不负组织,不负群众,不负青春,不负自己!”以此表达自己致力脱贫攻坚的坚强决心。并且在结尾处标注有“加油!”二字,为自己加油鼓劲。

正式报到上任第一书记之前,她利用一个周末,自己一个人驱车15公里,来到北罗西,她想尽早看一看自己将在未来两年时间里工作的地方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当他看到村里干净的街道,支部村委整洁的办公场所,心中充满憧憬。她在《民情日记》中写道:“今天天气很好,下午闲来无事,便想去即将工作的北罗西村看看。来到北罗西村,只见整个村庄很干净、很整洁、宁静、这是第一感觉。来到村委门口,大门锁着,透过门缝看到一个不大的院子,白色瓷砖贴的墙壁,深灰色的水泥地面,好一处整齐温馨的院子,想到未来两年,自己将在这个院子里工作,不由得心起涟漪,禁不住又往院子里多看了几眼。(2015年8月16日周日)”

是,当真正入村工作后,申云才深深感到这里的百姓是有多么穷。北罗西全村99户251个人,其中贫困户就有48户,115人。贫困人口占到村总人口的45%。脱贫任务十分艰巨。该村共有党员16名,40岁以上的党员人数占到82%以上。60岁以下的党员基本都进城务工。两委成员这个打工,那个跑外,经常凑不到一起。此刻,感肩上担子无比沉重。

在入户走访过程中,村里几户特殊村民引起她的注意。一户是两个精神病患者。大冷的冬天里,她看到父子俩床头上竟然只有一套很薄的被子。如何这对父子温暖过冬?深深记挂在她的心上。她在日记中写道:“今天到顺丰快递取了两套被褥,又在家里拿了两条床单、两个枕巾,明天就去村里送给建会家,希望他们父子可以温暖过冬。(2015年11月18日)”

一户是20多岁的一个孩子因患小儿麻痹丧失自理能力。“阎金金基本丧失生活能力,父亲患病,奶奶身体一般,已有70岁,全家生活状况堪忧。此情况通过与县政府办程主任讨论后,将全力想办法资助。”她在日记中记下事,随后多次到患者家中,询问生活情况,积极帮助咨询医疗和入驻疗养院事宜。

还有一户是老党员阎小裕夫妻。69岁的丈夫阎小裕,曾任村党支部书记,为村里做出了很大贡献。村里干净整齐的街道就是阎小裕当初带领支村两委一班人设计、规划完成建设。现在,他上了年纪,孩子有病,妻子今年突然患了怪病,家里没有一分钱存款。又因之前在工作中得罪了不少人,在低保投时一些人不投他的票,没吃上低保。申云第一次到他们家入户走访时,两位老人住在山洞里。见此情景,申云说,当时自己觉得特别难过,此后,她便会时不时地两位老人送点面,送点米,送点油,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平时在工作上,也经常向阎小裕老人请教,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两年来,她与驻村干部、帮扶工作队累计走访农户400多户(次),根据上级要求和群众建议,从规范村级建设和为民服务入手,突出进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通过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一事一议”等制度,确保党务、财务、村务透明公开,有效解决了村集体上访等问题。


“但愿在我离开北罗西时,可以骄傲地说一句:这里有我曾经洒下的汗水!

“这几天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能为村里做些什么?’我觉得有两点:一是一定要虚心当一个好学生。我出生、成长、工作都在城市,缺乏农村工作经验,可以说对农村工作是个白痴。所以,我必须虚心向实践经验丰富的张小明同志、阎书记、阎主任,以及老百姓学习,边学边干,不断提升工作能力。二是一定要当好联络员。我既是市里选派的第一书记,也是村里的一分子,我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做好脱贫工作。办法总比困难多,在包村干部和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北罗西村一定能找到脱贫的方法,但愿在我离开北罗西时,也可以骄傲地说一句:‘这里有我曾经洒下的汗水!’(2015年11月17日)”这是申云在一篇《民情日记》中表明的工作心态。

但是,农村工作十分杂,是她这个城里来的女书记无法想象的。

村里有一农户,在开展贫困户识别时和孩子在一个户口上,儿子在里有房有车有工作,这样是不能列入贫困户的。直到识别工作已经结束,该农户才去办理了分户手续,两单独立户,又吵又嚷非要加入贫困户。凡此种种,都为她的工作带来很大的阻力。

评低保的时候,为了公平起见,每户都要有人参加,一下子来了那么多人。申云第一次见到村里还有那么多年轻人。评上的没得说,评不上的就说怪话,发牢骚。一村民平时就不在村,这时突然站起来,质问申云,你看过《马向阳下乡记》(一部反映第一书记工作的电视剧)吗?当申云说没看过时,他说:“你没看过,你就不配当第一书记,你应该先回去看看再来!”并说了各种污辱性的言语。申云说:“当时就特别想哭,感觉委屈的不行

还有一个贫困户,家里有小车,不够低保条件。开会时就把村委一块玻璃砸了。这个事情要是解决不好的话,就会严重影响党支部威信,今后的工作也就很难开展。当时她的心里压力特别大。为了把这个事情解决好,她和村党支部书记阎锁河、村委主任阎志立反复讨论,做这个人的思想工作。最后,该村民自己安了玻璃,写了检查。通过这件事,教育村民凡事必须遵章守法,同时也树立了党支部的威信。

有一阵子,她感觉工作特别难做,压力特别大。她和村党支部书记阎锁河说:“我要回单位去,实在是坚持不下去啦!

阎锁河耐心地劝导说:“申云,你应该知道一位员的职责。”朴实的话,使她很感动。她说,以前在学校,在机关,总认为两点之间直线最短。在村里工作以后,才感觉到两点之间曲线最短。很多事情需要绕弯,有时候需要绕很大的弯才能达到目的,完全和机关工作不一样。

2015年11月,县政府办公室结对帮扶北罗西。同时,该村也是县政府高喜全县长的联系点。在高县长的推动下,开始实施“精准扶贫”光伏发电产业脱贫项目。有国家和各级政府的优惠扶持政策,项目说起来很不错,但做起来并不容易。村民说,我这还穷得揭不开锅呢,哪有钱安光伏。而且不愿意贷款,怕背债。

最后,经过硕阳光电反复协商达成协议,由企业垫资400多万,村民不拿钱。发电收益前五年90%归硕阳,10%归村民个人。五年以后,成本还完,收益全部归村民。这样村民不需要拿一分钱,即可获得发电收益。

项目实施过程中,也有大量的工作要做,申云在2015年12月8日的《民情日记》中这样写道:“讨论光伏发电项目有关事宜。丈量房屋面积,统计户数。村里不是所有农户,所有贫困户都适宜安装发电设备,特别是下面的住户:房屋朝向及房屋质量可能不适合安装。需要做好统计,尽量做好大家的思想工作。

2016年6月1日光伏项目正式并网发电,安装光伏发电农户62户,总装机容量421. 5千瓦。其中贫困户35户,涉及87名贫困人口。最初五年,每户每年可以收入1000-1200元,五年以后整个收益归老百姓,每户每年可以增收1万元。

“并网发电20多天,老百姓亲眼看到电表上的数字不停的变,大家很高兴。村民阎大丑与我交谈说,光伏发电项目可真是个好事,多多少少能有些收益,况且这个也没有污染,不占地方,只要留心保护好设备就行。对日常生活没有什么影响,很适合咱们村,县长可是给咱们做了件惠及长远的大好事2016年6月21日)”《民情日记》中记录了光伏发电后,群众欣喜的心情。

光伏发电成为北罗西村实现整村脱贫致富的主打产业。2016年底北罗西村实现了整村脱贫目标。  

广告2

“时间过半,想做的还有很多,有点着急,劝自己稳下心,步子走的再扎实些。竭尽全力,再为北罗西拼一回!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之间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申云觉得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时间不等人。她在第二本《民情日记》的扉页上写下这样一段话:“时间过半,想做的还有很多,有点着急,劝自己稳下心,步子走的再扎实些。竭尽全力,再为北罗西拼一回!”她再次为自己鼓劲:“加油!加油!”

村子里大部分贫困户安装了光伏发电项目,但还有一部分未能安装。光伏发电是一个长期项目,还需要有短期项目配套。于是她与村两委班子、县帮扶工作队、镇包村干部一起讨论,准备做一个短期+中期+长期计划。

为了找到一个短期内有效益的项目,她与县政府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程晋军村干部一起先后到农业局、农业开发局、畜牧局、蔬菜办等去找项目。一开始,项目选了不少,但都最终被否决了。比如,蔬菜办主任鄢晋介绍可以种植西红柿、草莓、香椿、黄花菜等等,效益都很好。当时听了之后,觉得很开心,觉得又有新的目标了。但回来以后,两委上会没通过。西红柿、草莓,不符合村里的实际情况,因为发展这种蔬菜种植都需要大量人力。香椿、黄花菜等不需要人力,繁殖也快,但老百姓觉得挣钱太少。

项目没通过,她觉得白跑了,很受打击。但很快又再一次振作起来,继续寻找新的项目。听说慈善总会做了一个养蜂项目,她马上跑去积极进行争取,并成功为贫困户争取到50箱蜂箱。

经过反复考察,最终他们选定了养殖为该村的短期发展项目。村党支部书记阎锁河,有丰富的养猪经验。村中更是许多人也有过养猪经历。

适逢高喜全县长来北罗西村访贫问寒,向县长汇报后,高县长当场拍板说:“可以

项目确定后,采取支部牵头,村委、合作社承办,贫困户受益,这样一种模式运作专门组建成立了北罗西邻邦养殖专业合作社,产权归村委,养殖户缴纳租金。

项目规划建设配备有化粪池、水池、储物间的标准化圈14栋,总投资80万元,除了县扶贫办给予专项扶贫资金外,他们又积极寻求水务局、畜牧局、环保局等相关单位支持。加上参与合作社村民一户交十年的租金一万元,有效解决了项目建设的大部分资金需求

广告3

于是,申云一头扎进养殖建设的事宜中。

“2016年12月15日:上午县政府办、县畜牧局到村,实地查看养殖小区地址,建议分类养殖,预防传染。”

“2016年12月25日:与县林业局联系,咨询建养殖小区一事。反馈:拦车往南属禁养区,北罗西属于限养区,可以建设,但必须控制规模。”

“2017年1月9日:与环保、住建、国土,县政府办住村工作队,到村实地查看养殖小区位置、建设等情况。”

“2017年1月14日:国土所将村养殖小区平面图和面积表给我,说红线内的是基本农田,建议朝南移,只要不占用基本农田就行。”

“2017年1月18日:与县畜牧局沟通养殖小区事宜。坚持自繁自养,利于带动老百姓积极性。”

“2017年1月20日:在村走访,到养殖小区施工现场进行拍照,记录进展情况。”

这是申云《民情日记》中摘出的有关养殖小区筹备建设的部分日记。通过紧锣密鼓的筹备,6月6日,专业合作社圈舍修建工程议标开建。记者采访时,已经有四栋建成,10栋在建,预计9月份可以全面建成,10月底可以开始饲养

村支书阎锁河说:根据自己的养猪经验,一户喂5-10头母猪,年收入最差也可达2万元,如果市场行情好的话可以收入4-5万元。预计每户平均每年可增收3万元。

58岁的阎收河,一家3口人。妻子身体不好,有慢性病,常年吃药。孩子今年刚刚技校毕业。自己身体也不好,不能外出打工,超过50岁没人要。作为贫困户,他的脱贫意愿特别强烈,种植核桃120株,去年开始养蜂,今年准备养猪。他说:“申书记帮我们搞起养殖场,我的脱贫梦终于可以实现啦!

与此同时,该村还在申云的组织下成立了北罗西芃鹏种植专业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已完成了100亩连翘种植,在有序开展100亩花椒项目种植,项目建成预计每户每年可增收2万元。

为了能尽早实现集体破零,申云积极与两委及包村干部讨论,制定破零方案。最终决定养殖小区工程完工后,在养殖小区屋顶安装光伏,发电收入列入村集体收入,推动村集体增收。

截止目前,北罗西村已有效形成了以光伏发电项目为主,以种植业(中药材、核桃、花椒)和养殖业(养猪、养牛、养蜂)为辅,“一主两辅”特色产业支撑带动村民增收的体系

广告4

“为了防止在第一书记、帮扶工作队撤走后,因为缺乏技能,出现返贫,需加强对贫困户的培训力度,努力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从根本上让他们摆脱贫困。”

两年时间,很快就过去了。申云俨然已与这个小村庄结下了不解之缘。新建设的标准化公厕,整修一新的街巷,粉刷一新的墙壁,新维修的蓄水池,拓宽了的出村路,新增设的交通护栏,等等。这一切都有她付出的一份心血。

两年来,她把自己所有的热情,都放在这个庄的发展上,有一点点的变化就特别激动。她说:“我在自己家里都没这样干过。给自己办事,从来没有这样求过人,而为了村里的事,天天求人,找项目,找资金。”

在工作中,她用手机拍下了很多照片,没事的时候,她就翻以前的老照片。在这里她注入多感情,留下多的故事,有些事情感到好委屈,有些又感到好开心。翻着翻着她就把自己弄哭了,不由自主地留下了眼泪。

忘不了2015年秋天,记得刚到村不久,村里一位70多岁的大娘阎改英留下她,一定要让她尝尝自己做的热腾腾的蚂蚁蛋(当地的农家饭)。忘不了去年光伏发电并网前一天,因为要在村里开现场会,镇里的领导和村里的老百姓一起,一针针缝制条幅,并冒着雨挂起来的场景。忘不了每天和她默契配合工作的县政府办驻村工作队、镇包村干部和村两委干部。

她的任期快结束了,与县农业开发局对接,争取到的投资10万元的100亩花椒种植项目尚未落地,她的心里有点着急,希望项目快点再快点,把项目落实了她才能放得下心。

得知她的任期快要到了,村里的干部群众都说,留下来吧,不要走了!

村党支部书记阎锁河语重心长地说:“申书记和工作队,上项目,跑手续,都付出相当多的心血。仅是办个合作社,申书记就跟我跑了不止三回两回,更不用说她一个人跑了多少趟。申云来村时她们家孩子还小,才刚上小学一年级。她最担心的就是孩子生病。去年冬天,孩子生病,在医院输着液,住了十几天,晚上经常摸黑回家陪孩子,早上五点多起床,再赶到村里。那时候刚好村里搞贫困户退出,有许多工作要做。在这里忙着回不去,没办法,给婆婆打电话,回不去呀,还有工作没做完。这是经常的事,两年来确确实实付出了很多

老支书阎小裕称赞说人家闺女又是道路加宽,又是安装光伏,又是养殖小区,又是发展连翘,做了很多很多的事情,对村里有很大帮助。听说申云任期就要到了,他声音哽咽着说:“别走,不让你走,不想放你走。”

镇党委书记邢剑虹说:“最难得的是申云同志能够沉下身子为当地百姓实实在在做事。

现在,申云更关心的,如何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如何从制度上根本上防止老百姓脱贫之后再度返贫。她在《民情日记》中这样写道:“习总书记讲,脱贫不仅要引资,还要引智。所以,内生动力非常重要。为了防止在第一书记和帮扶工作队撤走后,因为缺乏技能,而出现返贫,应加强对贫困户的培训力度,努力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从根本上让他们真正摆脱贫困。刘国亮  晋进

责编:丽鹏